鄧海建《中國青年報》(2014年09月05日02版)
  9月1日,位於深圳蓮花山腳下的展鵬足球場結束了長達12年的運營。這片每周可接納約300支業餘球隊的綠茵場或將被兩棟高檔寫字樓取代。在得知展鵬被規劃為商業用地、面臨拆除之後,一些球隊發起了反對簽名活動,截至到3日凌晨兩點,已有28740人投反對票,比例高達95%。(《揚子晚報》9月4日)
  深圳蓮花山展鵬足球場關門打烊了,當地輿論展現了截然不同的兩種觀點:一是強調民生,張揚踢球者的權益;一是主張法治,指出球場的非法性質。煽情還是理性,似乎是個哈姆雷特式難題。
  從情感上說,十多年陪伴,縱使一首老歌、一盒CD,也令人懷舊,何況,偌大一個足球場,青春與激情,成長與記憶,都在其中,市民多有不舍,也是人之常情;從法理上而言,這樣一個足球場,卻是鳩占鵲巢,霸著政府儲備用地的位置,不清不楚地乾著商業運營的活,而且,其背後還有諸多曖昧糾結的賬單。
  數萬人投票反對,也是扎實的民意。之前,深圳已有至少8座業餘球場被拆掉。球場越來越少,不少草根足球隊不得不四處“打游擊”。當地文體局稱,據不完全統計,在全區範圍內共有57個足球場,其中部分屬於學校管理,未能全面向市民開放。拆不拆展鵬足球場,其實並非問題關鍵,關鍵是拆了之後,這些球隊到哪踢球。
  拆不拆的兩難對應兩個層面的考量:一是背離法治的煽情,無異於胡攪蠻纏。球場雖好,還得看是否合法。早在2012年,由於深圳兒童醫院停車難,占用國有儲備用地的展鵬足球場被“切一刀”。彼時,展鵬足球場“涉嫌違法侵占國有儲備用地”的事實已公之於眾。兩年過去,“展鵬”已成為深圳城市法治進程中的一個怪胎,其背後的利益傳聞、執法與監管責任的話題也越發刺目。
  二是球迷的合理訴求,也要找到一個制度化的出口。展鵬球場既是非法用地,“被拆”就天經地義。但有一個事實無法遮掩:市民原本就有限的健身、運動空間,正在被高樓大廈所侵蝕、擠壓。地方部門能不能藉此推進兩件事:一方面是加快現有運動場地的開發與開放,提高既有場館的利用效率;另一方面,更要著眼長遠,儘管寸土寸金,還是要在前置規劃階段考慮為體育產業多闢一方綠洲。
  這事兒讓人聯想起上海魯迅公園,它在休整一年後最近重新開園,第一天清晨4點,一撥撥人馬就摩拳擦掌準備“搶地盤”。開門後,大媽大爺們迅速圈地占位,太極拳隊和交誼舞隊之間還起了肢体衝突……這些煩惱,這些遺憾,在具體是非背後,還是公共資源捉襟見肘。
  國家體育總局數據顯示,目前我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4億,但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僅1.2平方米,遠低於日、韓等國家。國務院9月2日召開常務會議,提出要加快發展體育產業,促進體育消費推動大眾健身。那麼,深圳告別了“一個舊的足球場”,能否迎來一個又一個的新球場呢?  (原標題:去哪裡踢球是個問題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f01afagq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